1987年,Ciba-Geigy公司曾经推荐了在以氯为杀菌剂的冷却水系统中,投加一种通氯增效剂。据介绍,它可以延长杀菌时间或降低控制余氯量,大幅度提高氯气的杀菌能力,并且一旦投加了这种增效剂就可以反复使用,系统中只需略加补充以弥补由于排放造成的损失。被推荐的药剂是三嗪类化合物1-氯-3-乙胺基-5-叔丁胺基-均三嗉。
这类化合物原来是玉米大田的除莠剂,近年来发现它在水溶液中能够稳定氯气,使次氯酸保持在最佳的浓度下,达到最大的杀菌效果。其稳定作用也许和氯代异氰尿酸盐的稳定作用相类似。
这类化合物的制备反应的第一步是氰化钠和氯气反应,生成氯化氰,然后氯化氰在的催化下,三聚成三氯均三嗪,三氯均三嗪上的3个氯原子都很活泼,但活泼程度有差异,可以分別和胺反应生成上述的通氯增效剂。
国外已有这种增效剂的实际使用,但国内尚无应用。我国绝大多数冷却水系统目前使用的杀生剂是氯气,如果能大幅度提高杀菌效果又能降低余氯量的控制浓度,那么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环境保护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意义。
氧化型的杀生剂,除了上面列举的例子外,20世纪90年代初还开发了高铁酸钾(K2FeO4)作为杀生剂。高铁酸钾是强氧化剂,它的优点是杀菌效果好,杀菌速度快,又没有任何公害和污染问题,但还不够稳定,成本费用较大。近年来,过氧化氢、过氧乙酸等氧化剂,亦因其分解产物没有污染,被称为“绿色”杀菌剂引起研究者的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