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属离子在缝内有更多的生成,反过来又使更多的氯离子向缝内迁移,形成了一个自催化过程的恶性循环。当缝内阳极过程加剧时,也会促进缝外邻近部位的氧还原过程,因此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,这些部位受到了阴极保护。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,缝内腐蚀严重时,缝外部位的腐蚀有一定程度的下降,只是金厲表面有了锈层以后,不易分辨而已。对于不锈钢这样的钝化金域,从电化学理论分析,其动力学机制表现得更明老一些。
产生缝隙腐蚀时,缝隙的宽度应足以使冷却水进人缝隙内,怛又必须足够窄小以使得缝隙内的水溶液处于基本停滞状态,从而使缝隙内外水溶液中的物质迁移扩散非常困难。一般认为缝的宽度在0.025〜0.3mm,缝隙宽度在0.3mm以上时,只要缝隙不很深,就不会形成静滞水溶液层,就不会产生的缝隙腐蚀。有钱缝隙宽度很小,但覆盖物有吸湿作用,就特别容易形成缝隙腐蚀。缝隙腐蚀是一种宏观腐蚀电池的形式,缝隙内的金厲表面一般是活化态的全向腐蚀,但不很均匀,如果是耐蚀较好的金厲则会出现点蚀现象。